資深骨科物理治療師給瑜珈練習的建議

作者:向志超
簡歷:資深主治物理治療師、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臨床基礎醫學博士
專 長:動作力學評估、徒手治療、擬訂運動計畫
著作:《你不必活得腰酸背痛》

我是一名骨科物理治療師,專長是骨科徒手治療;藉由靜態和動態的動作力學分析及徒手理學檢查,可清楚判斷個案的問題來自神經肌肉韌帶肌腱軟組織,或是骨關節何處,接著再擬定徒手和精準動作治療,即可取得還不錯的治療效果。在葆體瑜珈講課也有好些年了,曾講過一系列的帶狀課程:從頭頸椎、胸椎、腰椎、髖膝足踝關節,以及肩肘手腕關節等的動作分析評估,並藉由瑜伽動作改善來達到自我療癒。目前在師資班主要和學員分享身體的靜態、動態評估,當檢查出活動度障礙不足之處,再協助學員腦力激盪,設計瑜伽教學動作,以達到自我療瘉的效果。

這些年和老師、同學的互動中,對瑜伽也有些不同的體悟。我認為瑜伽本身是非常全面的運動,涵蓋了身體由內到外肌肉筋膜,並包含了呼吸、消化和泌尿生殖系統,具有藉由體位動作可恢復肌肉柔軟度、加強肌耐力和肌肉動作協調性,進而使組織關節回到正確的位置,並可以呼吸方式達到平衡自律神經,降低交感神經興奮,又不會過於激烈,運動時需要的空間也不多,可以隨時隨地鍛鍊等優點。但實際上因練習瑜珈而受傷的案例也越來越多,造成有些醫療人員對瑜伽有些負面觀感。

為什麼這樣一個和緩的運動,反而容易造成身體傷害呢?那是因為多數學員在練習時心態過於急躁、自我要求太高,為了完成動作,勉強身體過度拉伸,或原本身體核心力量不足、肌力不夠,使用代償姿勢勉強完成動作,反而傷害身體,留下痠痛的病根。所以我認為在練習瑜伽時,請確保動作順序正確、柔和、不勉強。傾聽身體內在的聲音,就是專注體驗動作時筋膜張力出現在身體何處力線往何處延伸,漸漸能分辨這是有益處或是不當的張力線,舉下犬式為例子,一開始保持背部平整,手臂肘窩朝前,力量從手掌推向臀部頂點再往上延伸至天花板,再慢慢伸直膝蓋後腿,形成一個等邊三角形,整個練習的過程中不要過度用力,要仔細的去感受身體的張力線來自於上背、胸、腰部或是腿後肌及小腿部位,練習動作都應該讓身體放鬆,即使有緊繃的感覺,也應該是舒服的緊繃感,而不是疼痛的緊繃感。以循序漸進的方式,控制並感受每一個身體動作,才能感受瑜伽帶來的身心靈平衡。

若是初學接觸者,強烈建議要找個好老師能幫妳進行全面評估和引導適合的瑜伽課程,而且不是越困難的動作就代表能力越高越好,難易只有適合與不適合自己,能精準引導帶領您體驗感受身體所需的動作,並可以藉由瑜伽的動作發現自己的障礙侷限所在,進而可自我療瘉調整。